Translate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改善宿便、胃痛的小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太投入生活(一切為了工作賺錢阿~_~)而錯過了饗宴美食的時間,弄的常常午後兩~三點才離開座位到處找攤位吃東西,或是為了趕工吃了午飯接著馬上吃晚飯導致身體作息的不正常,都是這個樣子才讓我有些胃的不舒服阿.....
最近我認真起來了找了些資料想做個部落格製作些經營生活小秘方,話不多說先來看看這些可以改善便祕腹脹空嘔胃部緊張的小秘訣吧~~~~
小叮呤:大家不要和我一樣生活打拼賺錢而沒顧好身體唷
以下轉自華人健康網資訊


隨著年紀增長,多數人更容易出現身體代謝問題,通常就是腸胃消化系統病症了,常反應在宿便多、腸胃蠕動和排便困難等等問題。中醫師建議,除了可透過中藥材調理以潤腸理氣,平日也可以在飯後多按摩左下腹和其他腸胃穴位,幫助排便順暢。 
老人家常有腹脹、排氣不順的便秘困擾,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每餐飯後按摩腹部,可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
老人家常有腹脹、排氣不順的便秘困擾,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每餐飯後按摩腹部,可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歲數增長後的生理功能比較退化,腸子潤液分泌減少,腸胃蠕動趨緩,但因腎氣較虛,不宜採「瀉」的治療方式,必須以「補」的方式,加強潤腸、疏肝理氣,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機率。
中藥滋陰補腎 改善便秘
中醫臨床上,常以麻子仁丸為調理處方,年紀大且便秘情況嚴重者,可再加入滋陰的麥門冬、補血的生地,以及可生津止渴的玄參,刺激腸液分泌,增加腸子濕潤度,促進蠕動。
有些人便秘容易有肚子悶脹的「膨風感」,主要是因氣不調、腸胃蠕動慢引發宿便增多所致,此時可使用枳實、厚朴等藥材幫助理氣,提高腸胃蠕動率。
促進腸胃蠕動 飯後按摩4部位(非常建議一般人節省時間用這種方法唷真的很有效果)
除中藥調理體質之外,陳玫妃中醫師建議每餐飯後也可多按摩腹部和胃腸等相關穴位,幫助腸胃蠕動和排氣,改善便便不通的情況。每天按摩時間約10至15分鐘。
  • 按摩部位1:以肚臍為中心,依著腸道走向順時鐘按摩,若遇到左下腹出現硬塊,肚子脹氣,通常是因宿便所引起,可增加按摩頻率和力道,或使用可幫助疏肝理氣的薄荷油,刺激結腸反射和運動,幫助排氣,改善便秘的症狀。
 這一招真的非常有用呢= ="
對於長期留有宿便的我在每次飯後按摩後都會多打幾個嗝
幾次之後排便就更順暢些了
特別可以注意一下肚臍眼左下角有沒有硬硬的
可以緩緩按摩推動看看幫助舒緩
.
按摩部位示意圖。
按摩部位示意圖。
 
  • 按摩部位2: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下方3寸,約4指寬,屬於陽明胃經的穴位之一,經常按摩可平衡腸胃蠕動。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這幾個穴道剛開始搓揉我絕的效果不是那麼的明顯,不過在利用長期做在電腦前面的空閒時間慢慢的幾個禮拜後真的有比較卓越的效果出現了,也推建大家可以選擇一些自己方便的方法還有空閒時間做做小運動唷~~~~~

  • 按摩部位3:屬於陽明大腸經中的曲池穴、二間穴和三間穴。曲池穴位於手肘横紋外側端,彎曲時可發現明顯凹陷處;二間穴位於食指橈側、第二掌指關節前;三間穴則是食指橈側、第二掌指關節後方。
  • 按摩部位4:屬於肺經的魚際穴和孔最穴,多按摩可清肺熱、降腸火,促進正常代謝。魚際穴位置在手掌心、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孔最穴則位於前臂掌面內側,腕橫紋上約7寸處。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穴位示意圖。(攝影/黃志文
以上先暫時提供這些小方法囉,之後會陸續新增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如果大家喜歡可以繼續來觀賞文章或是分享給周遭朋友